MiC建築工法:如何利用Proptech提高效率和品質

近年來,建築業界出現了一種新興的組合建築工法,稱為「組裝合成」(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它將建築結構、機電設備、裝飾和傢具等各種元素在工廠中預先製造好,再運往現場進行組裝,提高了建築工程的效率和品質。已有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採用「組裝合成」(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的方式,如中國內地、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等都相繼應用,且技術成熟應用範圍廣泛,從公用設施、商業房地產至私有住宅皆有成功案例。

目前在港已有成功的利用案例,如2020年10月竣工位於大埔的創新斗室及於2021年2月竣工位於將軍澳的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為本港首批應用組裝合成法的工程項目。根據建造業議會對該兩項工程的專項研究資料顯示,MIC可縮短至少30%的施工時間及節省6%-7%的建築成本。

MiC可提升效率並節省勞動力,但由於其著重規劃設計後在工廠規模生產組件的方式,因此在設計規劃、模塊運輸、現場施工組裝無完善考慮的情況下,使用「組裝合成」,可能增加超乎預期的建築成本,並且在規劃設計得更改調整,將導致建物施工延誤和成本超支問題。MiC建築工法的出現確實為建築業界帶來了許多的優勢,但如同提到的,其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戰。利用Proptech進行預測及管理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如何應用Proptech進行分析預測更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以下為利用Proptech進行預測及管理的不同方式整理:

全週期應用建築信息模擬系統(BIM)及地理信息系統(GIS):如在設計前期階段,為達到符合地盤特色的最佳方案,將地形、日照、環境情況等地域性資訊資料數碼化,分析建築物構造及模擬興建過程的設計方案,可以更好地預測土地的利用情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過模擬分析,能在項目初期解潛在問題,避免施工階段發現設計遺漏,而造成時間及成本的浪費。

運用BIM將整個建物的設計足跡及過程均記錄於系統中:在MiC組件製作同時,可利用此系統分析相關運輸方案,避免道路運輸的尺寸及重量的物流限制影響運輸效率或增加物流成本。如港大黃竹坑宿舍(預計2023Q2完工),規劃1,000個模塊元件,利用船舶和卡車運輸到香港組裝。

在運輸及組裝過程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包含編碼、拍照紀錄的監控資料庫,進行電子質檢,並且作為每一元件組裝紀錄的管理,可以實現對工廠生產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除在現場組中完成後,可做為檢查及安裝記錄的資料外,亦可作為後續物業管理的數碼檔案,進行全週期的管理應用。

總而言之,利用Proptech進行預測和管理可以幫助減少MiC建築工法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地盤大小、異地生產及運輸物流,提高施工效率和品質,從而實現更高效、更安全、更具競爭力的建築工程。